搜尋
林語堂:人生怎麼活得快樂又幽默?
讀者朋友們好,我是仲編,好久不見,今天我們來談談林語堂。 . 林語堂可以稱得上是眾多民國人物中,僅次於錢穆的高壽學者了。同一時期的魯迅只活了五十五歲,胡適則是七十歲,唯有我們語堂活到了八十歲高齡,在當時是個了不起的成就。 ....


沈從文:愛情的幻想與現實
讀者朋友們好久不見,真的好久沒有更新了,今天我們來聊聊愛情。 . 說起民國時期的愛情故事,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徐志摩與林徽因等人吧。不過要論民國時期最遺憾的愛情史,我們肯定沒有辦法忽略我們一代癡情男子──沈從文的愛情故事。藉著他的情史,我們可以了解一場戀愛中的幻想與現實...


紅色帝國的消失:四個有關蘇聯解體的冷知識
有句玩笑話曾如此說道:「情侶才過聖誕節,單身狗都過行憲紀念日。」 . 時光飛快,轉眼間,十二月二十五號,這個無數意義交集的日子,又在今天來到了我們的眼前。同樣的一個日子,對不同人也有著許多不一樣的意義,可以是一個變相的情人節,可以是個全家團圓的夜晚,當然也有可能是孤獨準備大...


歷史上的美國憲法:《權利法案》到底在講什麼?
《權利法案》最初通過的前十條修正案,美國人在通過《美國憲法》以後不久,又迅速通過了他們,由於這十條的關係非常緊密,大家又把它們統稱為《權利法案》。 . 現在我們回首俯瞰美國的費城制憲會議,總是以不乏溢美之詞地濫加稱頌,畢竟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成文憲法,它的重要性...


清末忠臣梁鼎芬與他的辮子
老實說,隨著閱讀清末民初歷史越來越深,我就越來越喜歡那些保守頑固,愚忠一生的知識份子;而越發厭惡表面革命,實際則投機取巧的小人。 . 當然,也包括那些表面看似弱小無助,卻因為慍怒而將依靠傷害更弱者來發泄憤怒的懦夫。 . 黎元洪就是很好的例子。 ....


你被騙了!《明天會更好》真正的歌詞原文!
想必每一位讀者在國高中的音樂課時,都曾有聆聽音樂老師播放《明天會更好》的經驗。 . 《明天會更好》的發行時間,正是世界局勢風雲突變的1980年代。 . 那個年代,非洲正面臨著20世纪以來最大的飢荒。 . 那個年代,聯合國大會根據哥斯達黎加的倡議,將隔年確定為「國際和平年」。...


「無罪推定原則」是什麼?美國副總統伯爾叛國案!
無論是海洋或歐陸法系法學院的學生,初次學習刑法時,首個觸碰到的大原則肯定是「罪刑法定原則」與「無罪推定原則」,這是現代法律的兩大基石,前者主張「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後者主張被告未經審判證明有罪確定前,推定其為無罪,若證據不足則不得認定擁有犯罪事實。 ....

章太炎與他的鱷魚標本
仲編這週開始放暑假,實在沒有什麼事情幹,閱讀一些古靈精怪的回憶錄以打發時間成為了我的日常。話說民國時期大家集中回憶的人物總是那幾個,回憶的內容也大多千篇一律,讀久了實在提不起勁來。 . 不過當大家回憶起章太炎就不然了。 ....

藝術家與瘋子的距離
幾年前仲編曾有一段時間迷上了藝術,整天都抱著幾本藝術家的歷史,閱讀的同時,我也深刻體悟到亞里斯多德所說的那句「但凡優秀的人都免不了是半個瘋子。」不知道讀者是否曾經注意,不論現代還是古代,玩藝術的那些人,舉止總是與常人不同,在此舉幾個例子: ....


中西文化的世紀大辯論:英國的毛姆VS中國的辜鴻銘
辜鴻銘是何許人物?看過仲編寫的《民國文人檔案重建中》的讀者們應該再耳熟能詳不過了,在民國初年,國外的各種文學、思想、科學作品被翻譯來華的時刻,只有辜鴻銘反其道而為之,把中國的論語、孔孟思想作品翻譯成外文出版到國外,稱得上是那時代最有名的怪儒。除此之外,他在北京大學教書時留了...


胡適對錢玄同的惡作劇
錢玄同是民初時期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之一,他年輕時是個憤青,激烈地反對傳統文化,要求廢除漢文,改用西洋文。他曾憤言:「人到四十歲就該死,不死也該槍斃。」還把這句話刊載在月刊上,惹得一大群國學大師不滿,胡適當時年僅年僅二十七歲,也覺得很不認同。 ....


國學大師季羨林的搞笑日記 ( Part 2 )
昨天半夜發了季羨林《清華園日記》,沒想到反響居然那麼不錯,或許是在日記中他說的話和想法都跟我們普通人無異,讓我們都能深感共鳴吧,藉著今天無事,仲編又找到幾個有趣片段: . 1933.9.11:「我以為老葉(葉公超)不上班,他卻去了,我沒去,不知放了些什麼屁。」(葉公超是後來...

國學大師季羨林的搞笑日記 ( part 1 )
民初是個曇花一現的時代,文化束縛還未褪盡,西方學術卻悄悄確立,一切都是既古老又新鮮,作為那年代的一份子,著名的國學大師季羨林當時還只是一位名不經傳的小夥子,他在北京清華大學就讀時,曾經寫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清華園日記》,將讀書的怨氣都吐上去。我們來看看他寫了什麼: ....

民國史上最早的民意測驗
不知道各位讀者在翻閱史料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件奇怪的事,那就是我們現在普遍認同的史觀,未必就是那時代人們的普遍看法。舉個例子,我們現在一談到北伐軍,便覺得這是正義之師,一談到汪精衛,便覺得這是謀權之輩。 . 北京大學在紀念建校三十一周年,也就是一九二九年的時候,曾經做過民國...


為什麼大法官可以對法律判決違憲?馬伯里訴訟案!
前幾個月,我們談到了開啟「米蘭達警告」制度的米蘭達訴訟案,以及創立免費律師辯護制度的吉迪恩案,老實說讀者的反應比我想像中得還要好!沒想到大家對法律史居然那麼感興趣,今天仲編就接著講下去,讓我們把目光拉回到19世紀初,美國剛建立不久的年代,說說奠定美國違憲審查基礎的「馬伯利訴...

張作霖的髒話管理學
其實在張作霖的前期時光裡,其實並沒有「媽了個巴子」這句口頭禪,這是後來做大做強之後才出現的,張作霖為什麼要說髒話,不是因為他的水準低下,而是他往往借著髒話,來襯托出他的政治手段。 . 讀者可以想想,當年的東北,民心浮動,社會動盪不安,你的手下雖有二十萬之眾,卻各個笑裡藏刀,...

在民國上體育課是什麼樣的體驗
孫立人雖然後來當上軍人,起初身體素質卻不怎麼好。入學的第一年,孫立人十四歲,學校為低年級的同學建了蹺蹺板(別以為這幼稚,在當時可是從北歐引進的新奇玩意兒),孫立人常和同學一下課就溜去玩,有一次正趕上上課鈴響,對面同學急忙從板上跳下來,位於高處的孫立人一下撞到了地上,輸尿管因...


「學渣」袁世凱的逆襲之路
考試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各個時期的任官制度、任用標准、教育內容都圍著它轉,人們常說「十年寒窗苦讀,一舉成名天下聞」,考試給予了底層百姓厚望,是唯一能讓家族命運改變的道路。然而在明清以後,取士的標准逐漸狹窄化,學校教授的也是一成不變。使得清末以來,有許多歷史上的成...

公設辯護人是怎麼來的
上篇講完了著名的「米蘭達警告」,今天我們接續上回的法普主題,來講講美國的公設辯護人是怎麼誕生的。 . 所謂公設辯護人,說白點就是公設的辯護律師,假如你窮得請不起律師的話,國家就會指派一名辯護人替你辯護。台灣也有這種東西,只要你犯了最輕本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窮得叮噹爛響,都...

「米蘭達警告」是什麼東西?
在文章開始以前,我們先看一下這段文字: , 「你有權保持沉默,否則你所說的一切,都能而且將會在法庭上作為指控你的不利證據;審問之前,你有權與律師談話、得到律師的幫助和建議;你受審問時你有權讓律師在場;如果你想聘請律師但卻負擔不起,法庭將為你指定一位律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