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倒戈軍閥馮玉祥和他的奇葩詩集

史學家在評論馮玉祥時,總是會引用這個段子:"貌如劉備,財如孫權,志比董卓,只可惜詐如呂布,運只袁紹耳。"說起西北軍閥首領馮玉祥,由於他個性鮮明且愛出風頭,也因此被冠以很多有趣的綽號,比如「基督將軍」、「布衣將軍」,當然,更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則是「倒戈將軍」。馮玉祥因為八次倒戈的光榮事跡,榮獲成為朝秦暮楚的首席代言人,受到萬眾鄙夷。

.

那麼,真實生活中的馮玉祥究竟是怎麼樣的呢?其實拋去他的政治面,馮玉祥私底下的生活是很值得探究的,他酷愛寫詩,詩文風格淺顯易懂,比打油詩還打油詩,他自己也謙稱:「我的詩,粗而且俗,和雅人們的雅詩不敢相提並論,只能叫做『丘八詩』」。所謂「丘八詩」,就是把「兵」字拆開,意為軍人所寫之詩。

.

。馮玉祥的倒戈人生

.

馮玉祥小時候家裡很窮,他的祖上雖然是赫赫有名的振威將軍,奈何家道中落,到了老爹那一輩時,已經大不如前了。父母雙親都不是正經人物,老爹以賭博為樂,老媽染上了鴉片癮,生活困頓不堪,舉步維艱。幼時的種種問題,刺激著馮玉祥的世界觀,以至於他後來非常討厭滿清陋習,立志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寫出了這首《代告示詩》:

.

好逸惡勞去賭場,彈錢擲骰搖單雙。

明搶暗奪黑心腸,落得家破人也亡。

鴉片為害致身殘,屢禁不止死灰燃。

中華民族要振興,毒頭一律用刀砍!

.

馮玉祥之所以叫做馮玉祥,可不是他願意的,他的原名叫做馮基善,乳名科寶。十一歲時,老馮因家境貧寒失學,只得住在父親的營盤裏自修功課,後來為了分攤家務,跑去應徵公職,剛好老爹的營中有了一個缺額,父親的朋友苗氏就向主管推薦:"這回該叫馮大爺的兒子補上去。"主管問:"好啊,反正剛好沒人應徵,他兒子叫什麼名字?"苗氏一時想不起來,又怕耽誤機會,就隨手寫了"馮御香"三字。

.

後來"馮御香"本人嫌這名字太娘了,會被同儕們給嘲笑,因此改成了“馮玉祥”,他當時可沒想到,這個綽號將會跟他一輩子,並載入教科書的記載。

.

馮玉祥是最幸運的軍閥,武昌起義那年,他只不過是一位默默無名的陸軍管帶(相當於連長)罷了,然而他卻靠著一連串的機遇漸漸浮上檯面,最終成為華北平原的一方之霸,實在是令人好奇其中的原因。

.

其實,他用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倒戈"。

.

馮玉祥有不少優秀的品質,但是其中有個莫大的「缺點」,就是反覆無常,朝秦暮楚,所以被人稱為「倒戈將軍」。馮玉祥為了逐鹿天下,可以投靠任何人也可以背叛任何人,因此有人將其字「煥章」改為「換章」,換章意即打麻將中換牌之意,以諷刺其經常倒戈的行為。

.

你可能會問:馮玉祥到底有多愛倒戈?馮玉祥一生叛變次數已無可考,有文史記載最主要的八次:

.

1.灤州起義:背叛清廷,歸附革命軍(成功)

2.護國戰爭:背叛袁世凱,歸附討袁軍(當初稱帝時袁世凱還授予他爵位,真是看走眼了...)(成功)

3.護法運動:背叛段祺瑞,歸附直系曹錕、吳佩孚(成功)

4.第二次直奉大戰:背叛曹錕、吳佩孚,自己創業,建軍西北(成功)

5.背叛張作霖,導致國奉戰爭爆發(成功)

6.誓師北伐:背叛北洋,將部隊改編為國民聯軍,與蔣介石合作打擊北洋軍閥(成功)

7.寧漢分裂:背叛蔣介石,聯合汪精衛(失敗)

8.中原大戰:再叛蔣介石,聯合閻錫山、李宗仁、汪精衛、張發奎(失敗)

.

(各位不知道有沒有發現,老馮一生算盡心機、戰無不勝,但只要跟著汪精衛,每次都會失敗耶....汪先生可真是一位掃把星)

.

倒戈雖然是個不道德的舉動,不過放在軍閥混戰時期,算是很好用的招數,民國不就是這樣嗎?今天和誰稱兄道弟、義結金蘭,明天就和他撕破臉互打。沒有絕對的友情,只有絕對的利益。老馮靠著這等簡單粗暴的原則,在政場上混得風生水起,硬是在這個群雄並起、逐鹿天下的時代裡佔得一席之地。

.

。馮玉祥的做人處事秘訣

.

以上的說法,可能會讓讀者產生一個誤解,認為馮玉祥是一個心機BOY,整天打著算盤、丈量別人的長短,但人是有很多面的,馮玉祥雖然在政治上德行有缺,但私下豪爽,作風爺們,據說陶行知在曉莊辦學的時候,經常收到土匪的恐嚇,跟他討要香菸以及花露水,馮玉祥知道後,氣得拍着桌子大罵:「真是豈有此理,錢和香菸就罷了,居然還要花露水!當土匪居然怕蚊子咬,那還當什麼土匪啊!」

.

馮玉祥在治軍上,也很簡單粗暴,他不許士兵抽菸、不許士兵賭博、還不許士兵嫖娼,一但犯錯就必須受罰,沒有道歉了事的餘地。他在軍營營房的牆壁上掛滿了政治標語,甚麼「我不殺敵人,敵人必殺我」、甚麼「我不以死救我國,則我國必作敵人奴隸」,陣地裏走幾步一抬頭,就會見到一個超大字體的精神標語,而且顏色還不固定,軍營都不像軍營,而像是幼兒園教室了....

.

老馮向來對自己的創意非常自豪,往往都是全軍採用。除了用大字報激勵士兵,他還發明了「醒炮」,大早上就放鞭炮吵醒士兵,搞得周圍二三十里的人都能聽到,當地住戶向他抱怨,他還說:「外國人說咱們是睡獅,獅子睡着了還不如狗呢……」

.

黎元洪有一次召集各方大老在居仁堂會餐,大家談到各種煩心的國事,黎就訴苦道:「唉!總統真不是人當的,自己當總統一個月要賠掉3萬。」老馮百思不得其解:「總統是當旅長出身,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錢呢?」。黎元洪愣了一下,侷促地說:「存...存的啊!」正常人問到這裡就知道意思,該適可而止了,但老馮不懂官場人情 ,打破砂鍋問到底:「總統您一個月工資不過幾百塊,哪裏存得下這麼多錢?」黎元洪不再回答,只呵呵一笑了之。

.

老馮生平讀書十分用功。他當士兵時,一有空就讀書,有時竟徹夜不眠。晚上讀書,為了不影響他人睡覺,就找來別人不要的木箱子,把頭伸進去,借微弱的燈光看書。老馮擔任旅長時,駐軍湖南常德,規定每日早晨讀英語兩小時。學習時,關上大門,門外懸一塊牌子,上面寫"馮玉祥死了",拒絕外人進入。學習完畢,門上字牌則換成"馮玉祥活了",耶穌復活一次算甚麼,我老馮天天都復活!

.

老馮的時間觀念很強,最討厭別人不守時。一九二七年汪精衛任職武漢國民政府主席,東有蔣介石清黨起義,西有共產黨負隅頑抗,汪精衛被搞得焦頭爛額,因此經常遲到會席。老馮雖然很生氣,但也不好說什麼,於是想了一個妙招。每次開會前,老馮都會提前向來開會的人說:"大家記得空腹來,要快吃擺在會場的水果、點心,不吃也要拿走,分給隨從們吃。"這樣一來,服務人員繼續上水果點心,我們繼續吃,服務人員繼續上水果點心,我們繼續吃!接待辦的花費蹭蹭往上躥,直到後來,連汪精衛都發現這個問題了,查來查去才知道了前因後果。從那以後,汪精衛再也不敢遲到了。

.

據說事後每當回憶起這段往事,馮玉祥總是樂得前仰後合,他甚至專門題了一首詩:

.

一桌子點心,半桌子水果,那知民間疾苦;

兩點鐘開會,四點鐘到齊,豈是草命精神。

.

不管經歷了多少經歷,在官海沉浮已久的馮玉祥還是老樣子,衣著是身分地位的象徵,民初將軍們特別喜歡在外表上裝飾自己,比如蔣中正的五星披風斗篷;李宗仁的長筒馬靴;汪精衛的淺色西裝;胡漢民的古風馬褂。與他們不同,馮玉祥最愛穿灰布皮袄,腳蹬布鞋,跟個下地農民似的,寒酸的很。但他倒是怡然自得,屢屢秀出衣著上的補釘,炫耀自己勤儉持家,捨不得鋪張浪費。

.

。基督教狂熱份子

.

俗話說"食色性也",老馮不好吃穿也就罷了,竟然還是個禁慾狂!老馮很篤信基督教,由於教條影響,馮玉祥極力提倡一夫一妻,最討厭人家養小老婆和嫖娼,馮玉祥經常稱讚妻子李德泉(我沒打錯字,就是這麼陽剛...)是好媳婦,兩人恩愛無比,令人稱羨。在開封任職的時候,馮玉祥聽說那裏妓院特別多,民眾嫖娼成風、醉生夢死,老馮為了禁嫖,乾脆把妓院全都解散了,讓妓女跟和尚結婚。有不少流浪漢聽說後,便一窩蜂地跑去剃光頭,冒充和尚,全城的妓女一下就被搶光了。一時剃頭的鋪子裏人滿為患,價格從一文漲到六十文。

.

別人信基督教是為了找尋心靈上的撫慰,他信基督教則是崇拜耶穌的"革命精神":“耶穌是個大革命家。他講貧窮的人得福音,被擄的得釋放,被捆綁的得自由。”哪個人可以把嚴肅的聖經解讀出馬克思主義的意象?大概只有馮玉祥罷!他曾有一首《求佑的一群》,奉勸民眾趕緊放棄迷信,快快覺醒:

.

階前跪滿男和女,雙手合十同禱告。

無知人民拜偶像,世界各國皆竊笑。

.

不過,以外來宗教來代替原生宗教,是否算是實質意義上的"破除迷信"呢?這還需讀者自行思考了。

.

就某方面來講,老馮學到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基督教破壞文物的"革命真諦"了,他發動毀佛運動,肆意更改宗教自由的法律,將佛教、道教嚴格禁止,許多富有歷史意義的寺廟都被燒成灰燼,整個華北佛教幾乎因此衰絕!宗教可以信奉,但不能執著啊!認真你就輸了!

.

。馮玉祥的電影"北伐工作記"

.

別看馮玉祥一臉土樣,其實他是全中國第一個使用電影募兵的軍閥。受蘇聯影響,在中國,當時電影和攝像機備受軍閥們之寵愛,也被視為重要的宣傳工具,最著名的是馮玉祥,他所拍攝的宣傳電影"北伐工作記"廣為人知,但知名的不是內容豐富,而是內容......實在太讓人尷尬了!

.

電影裡,馮玉祥經常做些匪夷所思的動作,譬如身著短褲做體操,做到一半脫掉自己的上衣,露出他那令人不敢恭維的胸部(他的身材頗為豐腴,想像一下這個場面....),還有對素昧平生的傷兵擦澡,親自給士兵剃平頭,幫敵隊俘虜買車票回家等....劇情平鋪而冗長,要多尷尬就有多尷尬,有一幕是老馮在茅草亭裡讀書,由於這一幕一直拍得不好,有一位配角按耐不住一直重新拍攝,就拂袖而去了,馮玉祥即興發揮道:"他是伙夫出身,難免欣賞不了藝術。"

.

粗中有細,雖然這部電影有超過一半都是無關緊要之事,但有一點細節值得我們去注意,那就是塑造善良形象,在電影裡,馮玉祥親自抬餐盒,為士兵盛菜,與士兵席地而坐同吃喝。電影多次紀錄了馮玉祥夾鹹菜給士兵的場面,想必他本人非常看重這個細節。

.

而馮玉祥本人,是否也與電影裡那位勤政愛民的老實人相仿呢?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馮玉祥將軍隊看做是家庭,他則是一家之主,他幾乎是民初時期唯一一位能稱得上是愛兵如子的軍閥,他手握三十萬兵力,卻幾乎能記得所有對過話的下屬,那怕他只是普通士兵。老馮對辛苦作戰的士兵很好。他有個奇怪的癖好,那就是讓士兵脫去鞋襪,親自為他們剪腳指甲。有個士兵因喝酒被馮罰,便三個月不洗腳,一脫鞋臭不可聞。他得意地逢人便說:「這次我一定要讓馮將軍暈掉,一定要臭死他!」也不知道這哥們後來怎著了。

.

。老馮兒的奇葩詩詞

.

馮玉祥是中國近代史上少見的高產型詩人,一生寫了一千四百多首詩,詩集十多部,光是在1939年就寫了140多首,都是走到哪寫到哪,即興而寫。他的詩都是有感而發就隨口說出,然後由一旁專門記錄的書記即時將他的感觸給記錄下來的,比如這首燻臭歌:

.

大會禮堂,又臭又熏。

既熏且臭,既臭且熏。

熏而又臭,臭而又熏。

燻燻臭臭,臭臭燻燻。

亦熏亦臭,亦臭亦熏 。

.

讀者您可別笑出來了,這首詩是有典故的,有次馮玉祥去美國參加水利大會,隔壁的洋人很有錢,不停地抽雪茄,菸味兒都跑到馮玉祥那了,老馮不菸不酒,對煙味很是反感,但又不好意思離席,所以只好捏著鼻子忍受,回到家時老馮很是憤怒:"我是中國的一屆大老,怎麼被這個市井小民給欺負了呢?可惡的菸酒,傷天害理!"乃作了一首四言詩,用「熏」和「臭」兩個字的反覆表現了對吸菸的深惡痛絕。

.

馮玉祥是從大西北來的,那裏就是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交接點,風化作用特別嚴重,老馮也因此對綠化的價值認識更深,即便是到了平原,照樣繼續帶著人們種植樹木,每當駐紮操練時,馮玉祥都親自帶領部屬官兵大量植樹。他還十分注意愛護樹木。行軍打仗時,他都勸戒士兵,不許踐踏樹木。政策實行多年後,老馮滿意地看著街道一片綠意盎然,即興作了首詩:

.

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

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

兵士們紛紛稱讚堪比李杜,老馮真把自己當回事,高興得連連點頭。

.

馮玉祥和蔣介石曾經結為拜把兄弟,但兩人對共產黨的態度卻截然不同,九一八事件以後,馮玉祥堅決支持抗日,蔣介石則持「攘外必先安內」,但馮玉祥要是認真起來,蔣介石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九一八事變之後,馮玉祥多次苦勸蔣介石放棄內戰出兵抗日,但蔣介石完全聽不進去,沒有絲毫的作用,最後馮玉祥用一首詩,同老蔣劃清界限:

.

你是你,我是我。

主義也是各有各。

我不能強你,你不能強我。

如不抗日,還說什麼?

你不抗日,不必再說。

.

另外,馮玉祥還有一首著名的白話詩《我,馮玉祥》,於1940年創作,內容是寫他自己。詩以通俗樸素的語言,寫出了不計個人生活得失,只求為國為民和積極抗日的決心,顯示了高度的愛國主義熱忱,給予人們的思想影響很深,吸引了廣大的讀者,現鐫刻在馮玉祥葬於泰山之墓的石壁上,做為墓銘誌:

.

平民生,平民活,不講美,不求闊

只求為民只求為國,奮鬥不已守誠守拙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盡心盡力我寫我說

咬緊牙關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點不錯

.

是不是平實易懂,感人肺腑?老馮戎馬一生,從一個窮鬼一路拼搏,由士兵升至一級上將。所部從一個混成旅發展成為一支擁有數十萬人的龐大軍隊。在其五十餘年的軍事生涯中,以治軍嚴、善練兵著稱。不得不贊其有勇武過人之處。

.

。老馮之死

.

不過,即使老馮在民國政治的許多層面上起到了正面的發展,他還是有他的汙點在,那就是一九四八年,當國共內戰局勢逆轉後,馮玉祥萌生了"第九次倒戈"的念頭,在中國共產黨的邀請下,老馮搭乘蘇聯輪船“勝利”號準備返國與共產黨合作,卻不幸在途經黑海時,因輪船失火致死,享年六十六歲。

.

哎呀....馮玉祥一生倒戈無數,很是上手,本以為這次倒覆運動也會一往順利,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落了個這麼下場,仲編一想到他在1938年秋吟頌的《鳥愛巢》,就覺得格外諷刺,也許這就是天命吧:

.

鳥愛巢,不愛樹。樹一倒,沒處住。看你糊塗不糊塗!

人愛家,不愛國。國如亡,家無著。看你怎麼去生活!

27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