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史上最殘忍的探險家──哥倫布的人格瑕疵

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是21世紀以前美國居民最崇拜的冒險家,教科書上總是不乏使用最高尚、最富有冒險精神的詞彙來擁戴他,他4次航行美洲,發現新大陸,為西方國家的領土擴張,以及白人的美國夢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這類功績確實是不可掩蓋的,但歷史總不會是單方面的,在「偉大冒險家」的讚揚聲的背後,其實掩蓋著一隻醜惡、貪得無厭的怪獸。


哥倫布的行前準備

關於他的人格缺陷,讀者可能略有聽聞,但卻鮮少深入探究,正是因為其反社會人格都因為他那主角光環般的功績一同被「政治性掩蓋」了。要說起哥倫布的航海史,就必須回顧到1486年,當年哥倫布已經50歲了,但其人生庸庸碌碌,毫無成就,據歷史資料顯示:哥倫布在當上船長前的資料就像是一團迷霧,他既沒有名聲,也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工作,只擔任過放羊小弟、賣奶烙大哥、以及船上的雜工之類的小職。然而在哥倫布功成名就時,他聲稱自己在發現美洲前就當了三十多年的水手,且早在10歲時就出過海,不過後世的史學家把他的臉給打腫了:他在二十多歲才出過海,而且是為了生計而不是夢想,出海時的職位僅是一名僱傭。


過完50歲的生日後,哥倫布不知為何突然對航海產了極大興趣,開始向西班牙國王、女王申請公費出航,證實往西航行能夠抵達日本(真的不行……)。當然,哥倫布當時只是個默默無名的宅宅,西班牙國王一看這申請書根本懶得回覆,予以已讀不回,不過哥倫布也挺有毅力的,被無視後每天撰寫申請書,把西班牙國王的信件郵箱給塞爆,又利用國會派系的矛盾關係,讓一部分黨派支持自己航海,請這些人時不時吵吵國王,要國王跟著一起支持。6年之後,西班牙王室再也受不了哥倫布的騷擾,答應他的要求。


歷史學家埃德蒙摩根曾說:「哥倫布不是一個專業人士。」沒錯,哥倫布並不是一位合格的航海家,他的地理和算數都非常不好,他對世界地理有著獨到的見解,為了將來航行順利,他曾經找尋一些地理、數學書籍閱讀,學了幾個月後,哥倫布自認自己深通世界地理了,聲稱歐洲地理學家都是垃圾,都是錯的!歐亞大陸面積算得太小了,應該比地球的一半要再大,而且地球周長應該是3萬200公里!(事實上正確值為4萬公里)最後莫名其妙算出:只要航行2700英哩就可以到達日本囉(實際上從西班牙到日本最東邊是1萬3000英哩)。


哥倫布幾乎否定了當時所有最先進的科學地理成就,令人咋舌的是,他唯獨對一篇與小說相差無幾的地理參考教材視若珍寶,這就是著名的《馬可波羅遊記》,據歷史學家考證,馬可波羅遊記是由馬可波羅口述,由浪漫小說出身的作家魯斯蒂謙(Rustichello)在旁紀錄而成,在口述以及浪漫文筆的雙重作用下,馬可波羅遊記的可信度十分低。


哥倫布的初次航行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帶著87名水手離開了歐洲,朝向未知的西方海域進發,他們整整在海上航行了2個月9天,途中可為歷經艱辛,有次大洋無風,船隻一整天跑不到一公里,許多水手十分恐懼,甚至暗通其他水手聯合殺死哥倫布,但機靈的哥倫布很快便知道了這檔事,召集水手言道:「我知道大家都很恐懼,我本人亦然,我們再航行幾天,如果沒發現島就掉頭,你們說好不好?」殺死船長畢竟是不名譽的,下半輩子還可能因此流亡海外,所以這群水手見其真誠,當然說好。沒想到過了期限後,哥倫布又說:「我們離夢想又更近了!再給我幾天,如果沒發現島就掉頭,你們說好不好?」這種言論反覆持續好多次了,正當哥倫布在艦上漸失威嚴之際,他終於找到了睽違已久的陸地。


這位妄人的運氣還真是不錯,雖然沒找到日本,卻誤打誤撞地來到美洲新大陸了,喔不,他登陸的地方並不是真的美洲大陸,是佛羅里達旁的小島,名叫瓜納哈尼。也許是哥倫布徹底餓昏頭了,下船後竟然使用西班牙文,對語言不通的原住民問道:「不知道這裡是不是日本的其中一個島呢?」原住民答不出來,哥倫布還因此生氣了。更令人咋舌的是,由於他算數奇差無比,抵達這個瓜納哈尼時,哥倫布竟以為他還在北緯42度(也就是西班牙的緯線),但自己卻往南偏移了兩千兩百多公里。


最後,哥倫布下了結論,認為自己來到了印度了。把這群喜歡在頭髮上插羽毛的原住民稱之為印地安人(indio),也就是西班牙文的「印度人」,後來大家發現美洲原住民不是印度人後,亞洲國家為了不搞混雙方,改把美洲原住民稱為「印地安人」(居然不直接換整個名字,真是太給哥倫布面子了)。


哥倫布帶領白人踏上小島前已經斷糧許久,哥倫布瘦得跟一把蔥一樣,毫無心機的原住民生了同情心,把他們當成貴客款待一番,據哥倫布回憶:「其他人,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大聲喊道:『來看看那些從天而降的人,帶上食物和飲料來吧!』」之後就是一頓大宴,火雞肉、馬鈴薯泥、鮮魚鮮肉一應具全,他們另外還送給哥倫布一大團糧食,讓他們可以安然返航,然而回航後的哥倫布居然毫無感謝之意,仗著原住民的善良,在航海日誌(1492年10月14日)這麼寫到:「我應該征服他們,只要50個人,我就可以隨意統治他們。」


史上最殘忍的探險家


哥倫布與其他探險家的不同之處不僅在於成就,而在於他除了探險之外,也明白計畫要讓當地居民臣服,並剝削他們的財富和勞力。5年後,哥倫布再次踏上了這片土地,這次原住民依然捧著魚肉準備前來款待他們,但迎來的不是深懷感激的水手們,而是武裝到牙齒的士兵,他們如入無人之境,一下船便毫無顧忌地開始殺人放火搶劫。有目擊者記載,戰敗重傷的原住民戰士被當做獵犬的活狗糧,被吃心挖腸的慘叫聲不絕於耳。他們還把抓來的土著當成奴隸,強制他們做苦力,一言不合便是一頓毒打。不知道是誰出的餿主意,竟然把潛逃未遂的原住民釋放,再派出獵狗追逐他們。


最終,哥倫布把他們的財產掠奪一空了,卻還想榨乾他們的血水,將殘留下的原住民趕上了船上,鎖在陰暗潮濕的甲板下面一船船地運到市場,男的當作奴隸,女的當作洩慾工具。西班牙歷史學家Consuelo Varela曾對此表示:「哥倫布政府的特徵就是暴政。即使是誰想擁護他,也不得不承認已經發生的暴行。」


返航時,哥倫布的心情異常愉快,在航海日誌這麼寫道:「就像買賣莊稼一樣,100個西班牙幣就能買到一個美人兒,這種買賣非常普遍,有無數商人求購姑娘,特別是那些9至10歲的小美人兒們供不應求。」


一個哥倫布的船員在他的記錄中透露出了原住民女孩的可憐遭遇:「來自(哥倫布)獎賞的加勒比女孩全力反抗時,他(船員)無情地痛打她並強姦她。」另外還有一個女人不小心提到哥倫布在當船長前的身分地位不高,結果就被扒去衣服,騎在一頭驢上遊街示眾。這些一樁樁事件都是毫無良知的惡魔才能做得出來的事。


因從之後,美洲原住民的平靜生活從此徹底改變:疾病、戰爭、課稅等災難接踵而至。哥倫布後來又發起了另外2次大規模「探險隊伍」,將武裝船隻駛向其他小島以及大陸,所到之處人口急遽減少,一部分是外來的疾病,當地人沒有抵抗力,或是很難抵抗;另一部分是無情濫殺,不論是女人、孩童或老人,各地村落的居民一個接著一個慘死刀劍之下,更被稱為世界上歷時最長的種族屠殺。海地的阿拉瓦克人曾試圖反抗,但在缺少戰爭經驗的情況下,起義馬上遭到撲滅,投降者也全被絞死或被燒死。當地人不願死於敵手,絕望之下,他們開始大規模自殺,就連嬰兒也不放過。據哥倫布登岸後的10年內,阿拉瓦克人已經在海地徹底絕跡。


據保守估計,在哥倫布登岸後的50年內,因為疾病和非正常原因死亡的美洲居民,達到500萬之多,而當時所有的土著居民加起來都沒超過1000萬。


結語


諷刺的是,至今美國仍將10月的第2個星期一訂為哥倫布日(Columbus Day),是政府公認的法定假日,這是當時的天主教會「哥倫布騎士團」以龐大的政治勢力威迫前美國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設立的,旨在歌頌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豐功偉績,間接獲得宣傳天主教的功效。但對印地安原住民來講,紀念這天就猶如傷口撒鹽一樣,這天是祖先受到外來民族暴力統治的起始點,是印地安民族受到連續400年不平等侵凌的開端。至今仍有諸多原住民會在此天走上大街訴諸不滿,這使美國政府逐步減少了哥倫布日的慶祝活動。


有些人認為這種訴求有做跟沒做一樣,歷史已經發生了,再也無法挽回,如果再去爭取這些已經無法彌補的事件,到底有甚麼用處呢?作者可以肯定的回答:是有用的。歷史既已經發生了悲劇,我們能做的事雖然有限,卻能撫慰受害者的冤魂,使一個長期遭受欺凌的民族冤屈得以伸張。


最後,我想以史學家Mira的名言作為結尾:「大航海是個偉大的時代,無庸置疑,但是,現代歷史上,普遍只聽見勝者笑,不見敗者哭——我們把這些失去太多的一群人,視為理所當然;他們的悲慘,映照著勝者的笑臉。」


46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