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為什麼我們要讀貶謫文學?

各位讀者們大家好啊,連假三天即將結束,各位是不是有著"年年欲惜春 春去不容惜"的感嘆呢?為了化解大家的愁苦,咱們歷史說書人特別選了貶謫詩人來作為主題,以此來讓大家知道,你愁苦!他更苦!你想死!他更想死!他都能撐下去了,你憑甚麼放棄呢!

.

話說,詩詞肯定是每個人小時候的陰影吧,小編也不例外,我最討厭的就是那些蘇軾,王安石,白居易啥的,他們關係亂糟糟,詞風看起來都差不多,有事沒事有喜歡寫詩詞來靠北時局,而且老師竟然還要我們死背他!天啊,當時我真是恨他們恨到了一個極致,恨不得把整本國文課本撕爛,當時我最喜歡在課後閒餘間,把他們的頭像畫上太陽眼鏡,面頰畫上麻子,或是抽根雪茄之類的,以解心頭之快


...........然而,如果你長大後還是瞧不起他們,小編我就會瞧不起你。


為啥教育部這麼推崇貶謫文學?又為什麼貶謫文學經常受到砲轟?原因離不開一者:同理心。嗆貶謫文學不好的,有很大比例是沒有經歷過歷練,卻又喜歡吹噓自己的人。讀詩詞即是為了解詩人的心意,了解他的高潔品格,以他人心志來衡量自身,藉此紓發心中感嘆。教育部之所以把高中教材填滿了超多貶謫文學,正是想讓同學們學習,一位人品高端的人物,他跌落谷底,遭受蹂躪之際,又是如何展現心之所向?如何替自己打氣?如何在即將凋零的枝頭上豎起最後的花朵?


貶謫文學分成很多種,各個作者寫出來也各有差異。像是歐陽修,在貶官後就狂喝酒狂交朋友,搞得自己好像沒差一樣;還是像是柳宗元,在貶官後差點得憂鬱症,頻繁找朋友託關係,就只為了把皇上給說動;或是韓愈,明明被皇上貶得灰頭土臉、垂頭喪志的,卻還是在潮州盡心理政。詩人的個性五花八門,作品的內容也各有秋色,不過縱使有這麼多方式表達,卻還是保留了一致的共通點:堅忍不低頭的毅力!


這便是為什麼教育部想要我們閱讀這東西,他們的毅力是值得效仿的。你看看那辛棄疾,面對北方異族大軍壓境,依舊誓死主戰;再看看那蘇軾,即使被貶官邊疆,仍強顏歡笑,不被外界的紛擾干擾。說完了正面,來說說反面,看那魏晉南北朝的苻堅,明明準備不足,卻操之過急,想要統一中國,最終落了個大敗的下場;日本的藤村操因為學習不到所有知識,一氣之下,居然尋短自盡!這些自以為浪漫的愚蠢行為,或是義氣了事的舉止,再經過思考後都會反悔的,新聞也只會報個一兩天,之後就逐漸被他人淡忘了。而貶謫文學中那堅韌不拔的孤傲,自然會永留青史。


另外還有一點是小編我最喜愛貶謫文學的原因:公道。一個人的後世評價,全憑政治勢力考量,以王莽為例,由於他的政見類似社會主義,所以中共對王莽的評價自然很高,把他形容為悲劇式的築夢英雄,國民政府就不一樣囉,把他罵得遍體麟傷,說他是"正統王朝的篡奪者"、"無能的爛皇帝",直到解嚴後對他才逐漸客觀。事實上,王莽沒有這麼屌,也沒有這麼老奸巨猾,他只是個喜歡耍小聰明、對社會抱持不現實理念的大叔罷了。話說,人物後世的評價既然會受到當權者的影響,那該如何做到撥雲見物呢?答案很清楚,就是閱讀詩詞囉。


貶謫詩詞是誠實的,要想真正了解一個人,不是從言行舉止評斷,而是從他的詩詞窺就,這是最能夠研究出他心志所向的辦法了。你看那備受國共兩黨辱罵的汪精衛,他們兩黨總是罵他賣國求榮、是個大漢奸,然而汪精衛雖然在史學界備受抹黑,但在詩詞當中,卻可以探究出他為何能夠捨棄原則、捨棄國民黨二把手的職位,來去當日本的魁儡小弟。在《雙照樓詩詞稿》上,他在盧溝橋事變發生後的詩詞大多是感傷的,感懷國家將亡,自己卻無法阻止主戰派繼續作戰,他認為中國打不過日本,因此不畏把自己的名聲搞砸,力主求和,這與所謂"賣國求榮"是完全不相干的。在與日本談判後,他還曾寫下「柁樓欹仄風仍惡,鐙塔微茫月半陰」的陰鬱詩詞,絲毫沒有對投敵有任何好感。從詩詞角度上來看,政治上的風起雲湧、造謠抹黑,用詩詞這個照妖鏡一照,一目了然。


貶謫文學是中國歷史上最具藝術性質的文學作品,他們將複雜的心情轉化成抽象的字句,使一時成為永恆。從中吐露的品性、氣質雖各有特色,但卻無不失風采者。如果你認為貶謫文學都是在無病呻吟,那它又是怎麼流傳上百、甚至是上千年的呢?

17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