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沐浴在海豚血中的獨裁者——尼溫

已更新:2023年2月5日

談及近幾個禮拜,甚至可以說是今年二月最大的國際新聞,發生在東南亞國家緬甸的政變,那絕對是妥妥的榜上有名,相信只要是這段日子裡手機還連著網路的人,就算沒有去特別關注,偶然間也會無意瞥到這一條熱點新聞。時至今日,這場政變依然如火如荼的在延燒中,且絲毫沒有緩解的趨勢。不過,同樣一件事情經過數日來的傳播與發酵,如今也引出了各派人馬的百家爭鳴,有人關注這次事件中的人權議題,有人聚焦在中美兩國的立場,更有人從這次動盪帶來的經濟衝擊著眼。而做為一個靠講歷史起家的粉專,這次政變則讓小編想到了在上個世紀同樣靠政變上台的緬甸獨裁者奇聞。值此這國家好不容易出現在全球視野之際,也不妨就換換口味,帶走一個不同風格的異國故事吧!


★東南亞最後的處女地


講一個十萬八千里遠的外國故事,是一件要下足功夫的難事,如果這個國家還不是那種名氣響噹噹的頭等大國,那麼就更難了。講起緬甸這個國家,台灣的普羅大眾對於這個名字總是十分陌生,除了坐落在中和南勢角的緬甸街,大概也就剩下貧窮與偏遠幾個字眼,但這種形容也不是完全的空穴來風,至今,緬甸仍是聯合國貿發會議認定的最低度開發國家,不過,有一個不變的原則用膝蓋想都知道,一個國家會有怎樣的面貌,那麼與他在歷史上的領導人有莫大的關係,就像說到北韓的先軍主義就不得不提金日成,論及土耳其的共和制不能繞過凱末爾,緬甸如今能有「東南亞最後的處女地」這一稱呼,也與它歷史上最大尾的獨裁者——尼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誰是尼溫?


猶記得在國中公民課文後的增廣閱讀,曾有一章節的內容寫著緬甸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的奮鬥故事,裏頭提到,翁山蘇姬曾經多次被當時獨裁的緬甸軍政府逮捕,事實上,緬甸的軍事獨裁時期歷史可以說是十分的「悠久」,而尼溫簡而言之就是這軍政府制度的始作俑者。1910年,尼溫出生於緬甸南部的一個客家人家庭,不過他出生的時候,緬甸還不是國家,而是英國的殖民地,表面上看,此時的緬甸還是大英帝國底下一隻匍匐的肉牛,不過自一戰結束後,每個有讀過書的知識份子都看的出來,新興的民族自決已經悄然的改變著這裡。受到這種思潮影響,年輕的尼溫很快就變成了一名憤青,在上大學時毅然決然加入社會運動,踏上了反英殖民的道路,在這段期間內,尼溫結識了同樣對緬甸獨立有憧憬的同道翁山,也就是翁山蘇姬的父親,這兩人就跟同時代的林獻堂與蔣渭水一樣,可謂是一見如故的知音,兩人時常聚在一起討論祖國獨立的100種方法,後來二戰爆發,更還趁著這個英國無暇他顧的機會,接受日軍的合作,成立「緬甸獨立軍」與英國對抗。1948年,因為二戰而元氣大傷的英國宣布放棄在英屬印度的殖民地,而緬甸也由此獲得獨立,然而,英國人這前腳才剛走,很快緬甸就跟旁邊的印巴一樣因為各種複雜的問題直接炸鍋,首先是國父翁山,在獨立後沒多久就跟隔壁的甘地一樣遭到刺殺,除此之外,國內五花八門的少數民族,也紛紛趁著機會揭竿而起,反抗以緬族為主體的政府。眼看國家沒多久就陷入混亂,身為緬軍「建軍之父」的尼溫,旋即就被迫擔起了平亂的責任,期間文人政府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一再的給尼溫加官晉爵,從參謀總長到國防部長,以及最後的三軍總長,尼溫的仕途可謂步步高升。然而,英國阿克頓爵士有句名言說得好:「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掌握權力後,多數緬甸人此時還不知道,擁有一位掌握軍隊且權勢滔天的將軍,是一件多麼要不得的事。


★黑化的開始


從緬甸獨立伊始,尼溫就一直率領麾下的國防軍南征北戰,然而,五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境內的各族起義,仍然沒有消停的意思,還反倒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緬甸人受不了文人政府的懦弱無能,而相比之下,一天到晚東征西討,久經戰陣的尼溫,則漸漸地與國防軍培養了深厚的同袍情懷,一個民意低落的政府,一個握有大權的將軍,這對完美組合一看就是要出事的前兆。一九六二年三月二日,就跟現在這次政變一樣,素有野心的尼溫終於向文人政府發難,他以政府貪污無能為由,在凌晨時指揮軍隊,包圍了當時總理吳努的住宅,接著便依序逮捕了所有政要,當天下午,尼溫就在廣播中宣布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成立,接著更創建「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為緬甸唯一的執政黨,就這麼,緬甸在一片混亂當中,迎來了第一次的軍人獨裁時期。


與其他透過武裝奪權的歷史案例一樣,尼溫對於現狀的不滿成了他政變的理由,為此,上台後的他二話不說,首當其衝做的就是要把文人政府的政策全部砍掉重練。如在前朝的緬甸憲法中,內容白紙黑字地寫著緬甸境內各族權利平等,就連這時的緬甸國旗,樣式也是紅底藍天,藍天中有五顆象徵各族平等的小星圍繞著一個代表聯邦政府的大星,看起來就跟五族共和一樣美好,但尼溫對這種平等的手法很不感冒,因為就算憲法說平等了,但還不是一堆反叛的起義軍在那裡亂?

「聯邦主義是不可能的,它將毀滅聯盟!」


尼溫曾向一名前任政府的政要如此說道,所以後來,尼溫索性大筆一揮廢止設立在緬甸裡的各族特別區,在這種簡單粗暴的手段下,其實從法律的角度而言,緬甸聯邦已經不存在了。


獨尊緬族的政策,是尼溫上台後第一個風行雷厲的變革,一夜之間,佔據緬甸近半人口的少數民族,權力就這樣消失了。但這還不是影響最大的,後來,尼溫也檢討了前任政府的外交與經濟政策,政變發生後的一個月,尼溫正式宣布將實施「緬甸特色社會主義」以緬甸自己的方式,建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以謀求人民之幸福。同樣這般說詞,在當時社會主義甚囂塵上的冷戰背景中,實在可說是屢見不鮮,甚至這個X「XX特色社會主義」在蘇聯解體近三十年後的今天都竟然還能找到一些影子。


不過話說回來,既然關鍵字都叫社會主義了,那這經濟重分配的手段當然也不能少。為此,尼溫開始向北方的朋友蘇聯與中共效仿,在社會主義的旗幟下開始展開了風風火火的集體化運動,先是把各地的民營企業、報社、華文學校都收歸國有,後來又下令禁止賽馬、賭博等「不良嗜好」結果,卻造成緬甸境內超過三十萬的印度人和超過十萬的華人生存困難。後來,尼溫更加大了對華人社群的打擊力度,大手一揮直接把緬甸境內的華文學校通通關閉,同時鼓吹民族主義,使緬族人與華人之間的關係日趨惡劣,進而演變成了排華事件。而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台灣迎來了第一批的緬甸移民。在這十萬之眾中,有部分的緬華因為各種政治、經濟上的因素沒有選擇北返大陸,而是選擇來到「自由中國」的所在地台灣,最後幾經輾轉,他們才在中和的華新街落腳並匯聚成了一個聚落,也就是今日緬甸街的雛形。

回到緬甸國內的狀況,華人被趕跑了,但尼溫的社會主義政策還在繼續,但這種經濟制度卻也導致緬甸的政局日趨惡化,短短九年時間,這個新成立的軍政府就陷入了比前面文人政府更難堪的局勢,在這種情況下,尼溫終於在1971年辭去軍職,同時宣布三年後實施新憲法,然而,這些看似重回正軌的變革,難道是這位獨裁者終於浪子回頭、洗心革面了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位不可一世的將軍竟然放下自己混跡多年的軍職呢? 說來有趣,這裡頭的原因,還得歸功給「迷信」二字。


★魔法、占星術、幸運數字


講到尼溫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領袖不同的地方 就不能不提一個名詞——迷信。原本來說,在社會主義或是共產主義的價值觀裡,這種缺乏科學論證的信仰,是與封建制度一樣,都應該被抹除的對象,但背景換到了緬甸,這兩種互相牴觸的元素,卻又以另一種獨特的方式結合在了一起。


占星術或者魔法,是緬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過去的王國時代,王族們就常因占星師的占卜預言而有遷都之舉。到了近代,這種習俗仍被很好的傳承了下來,如緬甸聯邦的獨立時間,1948年1月4日早上4點20分,就是採自一位星象家所算出的吉時。這些執政者前輩們都已如此,尼溫當然也不例外。當他看到自己的政權一下子就陷入困境後,最先請教的不是黨內其他同志,而是找了一位親信命理師,當他的國策顧問,在命理師的建議下,他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槍,朝著鏡中的自己開槍,以表明與「昨日我」的決裂,接著才實施新憲法、更改國旗國號,但沒想到在這之後卻越陷越深,據翁山蘇姬傳記作者賈斯汀·溫特的回憶,尼溫在執政後期,每每在出門時,都需要詢問命理師的意見,如果被告知可能會有血光之災,那他就會再次來到鏡子前,用腳踐踏牛內臟或豬血迴避災厄。除此之外,尼溫的獨特迷信還很多,例如不能看到狗,尤其是短尾的、要用倒退姿勢過橋、在夜晚扮成國王散步可以改運、用海豚血洗澡可以永保青春等等。這裏頭種種怪事,放到現在哪一條都讓人不敢恭維。然而,即使信奉了那麼多五花八門的特殊儀式,尼溫的心裡還是越來越不踏實,最後,還反倒因為這種無可救藥的信仰,埋下了傾覆的種子。


時間來到1987年,距離尼溫發起的那次政變,已經過去了二十五年之久,二十五年來,緬甸依然在尼溫的控制下,看著鐵幕內的光景。這一年,雷根總統在柏林發表《推倒這堵牆》演說、南韓爆發民主示威、台灣解除戒嚴,這些發生在世界不同角落的種種大事,都昭示著今年的重要,也向世界宣告著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而在緬甸,今年對尼溫而言也是很重要的一年。因為有位占星家告訴他 「九」是他的幸運數字。尼溫聽完後深以為然,在這之後不但立馬搬到九樓居住,侍衛人數也改成九人,但對此深深迷信的他仍覺得不夠,居然還要讓整個國家都陪他一起信仰這個幸運數字,1987年的9月,緬甸政府無預告突然宣布,從今天起禁止所有舊鈔,改用面額45元和90元的鈔票,至於為什麼是這兩個數字,當然是因為這兩個數字可以被9整除啊!


尼溫對這個新政策覺得很理所當然,因為這能夠讓他變得更加幸運,但緬甸的普羅大眾就不這麼想了,聽聞政府這兇殘的決策,緬甸各大城市的人民紛紛炸鍋,這一次,他們再也忍耐不了了,台上的領導人一年比一年更老番顛,兩年前,他才剛因外債28億而將鈔票面額從100、50元改成75、35、25元,現在又搞一次,非但徒增更多外債,而且這次還連換鈔的方法都沒有!出於對新鈔政策的不滿,緬甸人這次拿出了勇氣,將長年累積的悶氣化成反對的動力,從首都仰光開始,反對尼溫政府的示威不斷擴大,而後來的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亦是在這個時候,因為要照顧生病的老母,所以捲入了這次運動。面對如海嘯般的民怨,緬甸政府幾次在幾個重要城市宣布戒嚴、宵禁,但結果都於事無補,在這種強大的壓力下,最終,尼溫只得黯然下台,但這還不是結束,下台後的尼溫仍然戀棧,幾次派自己的親信上台,然後自己在背後下指導棋。緬甸人當然看得出這是尼溫的計謀,對於新上台的總理照樣反對,翁山蘇姬此時也在群眾面前振臂一呼,要求一定要將尼溫流放海外。反對派的示威訴求,這下真的踩到了尼溫的底線,最終,為了保證軍政府體制的存在,尼溫決定祭出大絕,讓自己的親密戰友欽紐效法當年發動政變解決示威。1988年9月,在尼溫的策動下,緬甸再一次爆發軍事政變,新上台的欽紐旋即展開暴力整肅,軍政府動用裝甲部隊與自動武器射殺平民,一個星期之內,有超過三千人喪命,過不久,軍政府就已經再次掌握了全國局勢,而這場緬甸獨立最大的民主示威,也就此畫下了一個血色的句點。


★獨裁者的日落

這場牽動全國的民主運動 ,史稱「8888民主運動」,但很不幸的,熱血的示威群眾最後還是不敵不長眼的子彈,以軍政府的勝利而告終,不過,軍政府的鎮壓勝利,並不代表尼溫又再次拿到了執政的入場門票,1992年,緬甸軍政府經過一次大型改組,由時任的陸軍總司令丹瑞出任總理一職,雖然同樣是軍人出身,但這位新上任的總理對於尼溫這位「退休」的「老前輩」只有警惕和忌憚,為了防止老人家再次篡權,丹瑞開始動用手段翦除尼溫在軍中留下的黨羽,同時也開始對尼溫家族展開清算,破除尼溫家族想要壟斷通訊領域的野心,而這果然引起了尼溫對新任軍政府的不滿,想起了過去美好的他,決定再次鋌而走險再次政變來推翻現任政府,可最後卻被破獲無疾而終。2002年,軍政府以「陰謀推翻政府」罪名軟禁尼溫一家,且更為諷刺的是,同年,在他認為最幸運的9月,他的外孫與女婿也紛紛被送上絞刑架處死,至此,尼溫基本上已經成了一個無足輕重的過氣老人,猶如一根風中殘燭。2002年12月,這位控制緬甸政壇二十五載的獨裁者在家中溘然長逝,死訊沒有人報導,葬禮沒有人參加。唯一可以讓他歡喜的,大概也只有自己的改運終於成功,活過了90歲的大關吧...

17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